【艾草堂總部】艾灸此穴,把最底層的瘀血,寒濕,痰濕等不干凈的東西排出來!
所謂“人過三十最怕老”,男怕年老體虛,女怕年老色衰。
人年紀大了一點后就要面臨衰老,所謂腎虛易老,中醫對于衰老就是指向腎虛,腎精被消耗了。
腎喜熱惡寒,所以排腎寒也就等于強腎。
其實就是兩個穴位:按壓一個穴,排腎寒;艾灸一個穴,幾乎可搞定一切寒濕痰瘀。堅持下下,按照這兩個方法來,可瞬間年輕3-5歲!
1肓俞穴
第一個在肚臍旁的肓俞穴。伏天按壓肓俞最排腎寒,其他時間按壓可通腎精。
“三伏末伏要去腎寒。這個是關鍵。取平開肚臍一厘米處左右按壓此處到底停留30秒,放開。重復這個按壓動作10次以上,敏感人可以感到雙腳心變暖。
2膏肓穴
第二個在背部的膏肓穴。
夏天三伏,灸灸膏肓、大杼、身柱,隆冬就喝喝補湯好了。
孫思邈,在《千金方·雜病第七》中說,膏肓穴無所不治:
膏肓能主治虛羸瘦損、五勞七傷及夢失精、上氣咳逆、痰火發狂、健忘、胎前產后等,百病無所不療。
藥王的話并不夸張,膏肓穴是厥陰病的最底層(注:厥陰病為六經病之一,可想象成病到最深的那一層)。
艾灸膏肓穴,可以把最底層的瘀血,寒濕,痰濕等不干凈的東西打出來,投入產出比相當高,如果吃藥,要吃好幾千塊才能打出這些。
膏盲穴:尤擅虛勞證!
我們都知道“若要安,三里常不干”,說的是足三里對人體的保健作用,殊不知,《針灸問對》的原文其實是這樣記載的:“若要安,膏肓、三里常不干”!也就是說,由于足三里太過深入人心,導致膏肓被人們忽略了。
據正史記載,“藥王”孫思邈年少時身體羸弱,但最終卻活了101歲,他之所以能以多病之身安享百歲之壽,艾灸功不可沒!而孫思邈最常使用的穴位就是膏肓和足三里。
他在《千金方》中,將膏肓穴推崇到極致,說“膏肓能主治虛羸瘦損、五勞七傷及夢失精、上氣咳逆、痰火發狂、健忘、胎前產后等,百病無所不療”!就是說,膏肓可治百病,尤其在虛勞證的治療上,應用更是十分廣泛。
歷代醫家也認為,膏肓穴有補益虛損、養肺調心的作用,臨床上多用于治療肺氣虛弱所致的咳嗽、氣喘、骨蒸盜汗、肺癆等病癥;心氣不足、心火上擾所致的癲狂、健忘、遺精等病癥;各種原因所致的羸瘦虛損。
當久病不愈,身體羸弱消瘦時,說明身體氣血陰陽均已受損,此時最適宜重灸膏肓穴,只要灸量足夠,就可以起到扶陽固衛、濟陰安營、調和氣血的作用,從而使身體恢復強壯。
艾灸膏肓穴的療效會讓人比較有動力堅持,一般艾灸兩三天肚子會咕咕響,就是那些寒濕痰瘀的垃圾被打下來,第二天大便會很精彩,有血拉血,有痰拉痰,體質偏寒的,可能有排寒反應,比如肚子或腿發涼。還有的可能會發汗或嗝氣。
如果灸一個星期,一點動靜都沒用,說明身體很干凈。
艾草堂中國總部
官網www.actwj.cn
加盟電話0315—7688222